1、在地防災能量協助與提升 :推動「防災韌性社區」,定期辦理現勘、工作坊,鼓勵民眾參與防災士培訓、建立社區防災工作推動機制,培養社區快速反應、復原重建的災害容受力。
2、防災教育推動 :與在地國小合作,結合課程與防災設計,帶領學童製作防災地圖與高程模型,使其瞭解自身環境,並藉由教師座談,提供在地教師防災知識作為教學參考。
3、防災科技應用 :藉防災科技設備監測、蒐集當地防災數據,建立參考資料庫,將防災應用科技視覺化,即時呈現於線上網站上,形成教學活教材。
4、災害資情管理 :利用究平安APP成立在地群組,共同記錄災害位置,即時發送救災訊息,透過防災基礎知識及新科技結合應用,培植防災教育。
1、協助建置微氣象站及資料分析 :藉由建置微氣象站,收集在地氣象數據資料,並即時呈現於線上網站上,提升學童認識自身環境之動力與自主性。
2、綠能潛力分析評估 :以微氣象站及微電網系統蒐集之數據資料,作為後續綠能潛力分析評估,及在地能源教育與綠能推廣延伸應用。
3、協助微電網系統評估與規劃 :以在地做為合作示範場域,先以整合太陽光電及儲能之小型微電網系統提供緊急用電,結合智慧電能管理系統,延長有效供電時間,做為復興區能源發展之實驗性場域,提供未來相關能源發展之參考。
4、在地能源教育與綠能推廣 :與復興區當地小學合作能源議題推廣,辦理相關能源教育活動及講座推廣,提升師生對教育議題之興趣與敏銳度。
1、廢油回收再利用 :以廚房常備用品、廢食用油與氫氧化鈉均勻混和,製作廢食用油家事皂,形成計畫的文宣品之一,藉此宣導廢食用油回收再利用的意義。
2、無磷清潔劑推廣 :透過自製廢油手工皂,推廣無磷洗潔劑使用的觀念,降低集水區水質污染。
3、河川水質監控 :監測石門水庫四條入庫溪之水質,探討造成石門水庫優養化之可能原因及變化,有助地方政府瞭解復興區四條入庫溪流的污染情形,評估源頭改善的可能性。
4、水資源教育推廣 :與復興區當地小學合作推動水資源教育,透過專題課程合作,提供水資源議題資訊,傳達「水是需要被注意及珍惜的資源」之觀念,與當地學生共同討論學習。
1、地方創生計畫規劃 :受桃園市政府委託,以「竹產業」為主軸,撰寫復興區國發會地方創生提案,盤點復興區桂竹產業發展瓶頸,彙整相關法規限制,尋求復興區竹產業地方創生發展契機。
2、永續發展 :持續拜訪全台「竹產業」相關產官學研合作單位,瞭解國內外竹產業發展趨勢,及實際政策執行面之現況與發展,進一步推動友善竹林經營與管理,追求環境永續發展。
3、人才培育 :透過「跨領域社會參與學分學程」諸多課程,共同以在地議題為主題,進行專題教學之操作,豐富彼此的學習經驗。
4、產業升級與周邊事業發展 :透過國發會地創提案,積極引進桂竹產業外部資源,協力推動竹產業升級,及竹產業周邊事業體系,跨領域多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