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HIEVEMENT

成果點滴/ 113年

能源與減碳
義盛國小風力發電教育課程
2024.03.15
今天為義盛國小帶來的活動是關於風力發電的課程。很幸運的是,他們這學期也會到王功風力發電廠校外教學,所以我們今天的教育課程算得上是事前預習。台上教學的哥哥一邊講授投影片,一邊與坐在椅子上的小朋友們互動,剛開始小朋友們看起來有些渙散,但隨著時間推移,我發現小朋友們也漸漸地隨著教學哥哥的腳步進入今天的課程主題,進入風力發電的知識世界。   除了投影片的教學之外,還有簡易風力發電製作的活動,這個簡單小小的手作課程成功吸引了大家的專注眼神。隨著奔跑帶來的風而亮起的燈光,伴隨著小朋友們的笑容,或許最適合小朋友學習的方式並不是只坐在教室內接受單方面的知識,加上一些觀察和手作才是最令小朋友印象深刻的教育方式。     最後,教學哥哥們利用一個問答小遊戲總結了今天的所學,答對的人就可以在台灣地圖上選擇自己想要建置風機的地方。我才發現原本以為各位小朋友沒有認真聽講的想法其實大錯特錯,他們針對問答的回答通常都可以作出最直接且正確的回應,連有些我都會猶豫的問題,他們也可以毫不猶豫地回答出正確答案。對比下來,長大後的我們實在太容易拘謹和害羞,仔細回想我小時候參加類似活動的時候,通常隊輔們都是帶氣氛帶到筋疲力盡,但是在這裡我看不到這種情況,大家都熱情地參與。另一個讓我感動的部分是,在最後公布名次的時候,就算不是拿到第一名的小隊也大聲歡呼,他們在遊戲活動時積極參與,勝負欲只在他們的世界中佔有一小小的部分。     這次是我第一次參加國小的教育活動,回想起我自己的經驗,我相信這天的活動一定可以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一些深刻的印象。或許他們去王功發電廠參訪的那天,他們會連結起今天動手製作的小型發電模型,會記得在問答遊戲中的正確答案,會記得台灣有哪些地方搭建了風力發電機。而我,也會記得從小朋友身上看到的那種最簡單的滿足,以及活在當下而不是太過在意輸贏的態度。   文|蘇韋慈 編|李若嘉 圖|蘇韋慈 今日,我們來到了義盛國小的大講堂,以台灣風力發電為教育題材,透過動手創作實踐教育知識,與小朋友們共度難忘的午後時光。第一次來到義盛國小,對一切既陌生又充滿期待。當我打開攝影鏡頭,準備紀錄今日的活動現況時,耳邊傳來嘻笑聲,一位穿著紅色長袖的小女孩,踩著輕快的步伐,一蹦一跳地朝我跑來,笑著問道:「你今天是來拍我的嗎?我好期待今天的活動呢!」我想要快速記錄這一刻,但卻一時愣住,來不及準確地將小女孩眼中的光彩完整地記錄下來。   講台上,中大的大哥哥們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得沉穩而有架式,而台下,來自不同年級的小朋友們熱情洋溢,時常與講台上的大哥哥們互動。透過親手製作發電機和精心設計的再生能源小遊戲,學生們初步了解了台灣的能源發展。     在遊戲的過程中,小朋友們組成了競賽隊伍,透過對台灣再生能源的理解,積極地在地圖上選擇最適合能源發展的地點,以此獲得分數。在遊戲中,雙方隊伍互相較勁,爭先恐後地搶答問題,如果遇到不確定的答案,他們也會迅速與隊輔哥哥討論,共同解決問題。這樣熱烈的學習氛圍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不知不覺地將目光停留在他們舉手搶答的模樣上,以及與大哥哥、大姐姐們相處時,總是高掛著的笑顏。     最後在計算隊伍總成績時,活力充沛的小弟弟推了推鼻樑上的眼鏡,走到我跟前,拿著剛做好的風力發電機向我自我介紹了起來。或許是因為我太顧著拿相機拍他,表情顯得有些木訥,於是,他向我說道:「姐姐,我希望你笑一個!」我趕緊放下相機回覆他。之後,我看著他跑回去找隊輔哥哥,叨叨絮絮地說話,顯然有著用不完的精力。義盛國小的學生們大方活潑,十分風趣。   活動結束後,學生們在打鬧之餘紛紛告訴我們今天玩得很開心,今日這場大學生與義盛國小的交流,不只是一場以教育為名的快閃活動。而是在這次的交流過程中,逐漸連接了彼此的世界,彼此的心靈也因此得到了溫暖的共鳴。     文|余康琪 編|李若嘉 圖|余康琪
READ MORE
智慧防災
復興區基本創傷救命術BTLS培訓證照班
2024.03.05
這是一個冬日暖陽洒落的美好時刻,我們沿著蜿蜒的山路抵達了位於山谷與溪水間的小烏來風景特定區遊客中心暨義盛市民活動中心。今天是復興區基本創傷救命術(BTLS)培訓證照班開課的日子,一踏下車,我就被周遭的景色所吸引,特別是那泰雅族壁畫,在活動中心建築物上綻放出絢麗的光芒,陽光從背後照過來,將壁畫映襯得更加美麗。被壯麗山景所環繞,使我感到心曠神怡,仿佛置身於一幅美麗的畫作之中。趁著活動尚未開始,我拿起相機四處探索,沉浸在清晨的芬多精中。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文影復興記者團的活動,心中有些興奮,期待著接下來的一天。   十點到了,活動即將開始,報名參與的朋友們陸續到來。他們來自不同背景,有些是附近教堂的牧師,有些是學校教職員,還有許多里民,其中有許多是mbhoyaw「復興」的老朋友。在正式開始之前,我穿梭在人群中,協助場地佈置的工作。在忙碌的準備中,我時常被參與活動的朋友們叫住,熱情地打招呼道:「你們每次辦的活動,我都有來哦!」。這些溫暖的問候讓我感受到中大多年來與在地建立的深厚連結,我也感到非常開心能成為這個團隊的一員。     上午,先由中華民國急救技能推廣協會的老師開始介紹學習基本創傷救命術的重要性,為今天的活動揭開序幕。特別針對位處山區的復興區,老師強調在意外發生後救護車抵達可能需要花費半小時以上的情況下,今天所學的急救技能將成為拯救生命的關鍵。隨後,老師將學員們兩兩分成一對,並發下急救繃帶。在專業的指導下,配合台下的學員擔任示範模特,大家開始動手實踐,將所學包紮技能付諸實際。過程中,老師幽默風趣的口吻為現場帶來歡笑,使得氛圍更加輕鬆愉快。     到了中午用餐時間,我們享用著活動提供的便當,還有之前帶領食農教育的陳老師精心準備的拿手菜。在用餐時,學員們開心地交流著今天上半場活動的感想。其中,牧師回想起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不禁感嘆著能像這次一樣恢復動手學習,更有踏實的感覺。餐桌上的話題還包括義盛市民活動中心旁正在鑿的溫泉井,未來除了有附近的羅浮溫泉外,小烏來也將會有新開發的溫泉區,令人相當期待未來完工後的風貌。   下午,老師延續上午的教學內容,但在最後的驗收方式做了些許變化。老師將學員們分成了兩大組別互相較勁,用三分鐘的時間對決哪組成員能夠記住最多的包紮方式並正確運用。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展現了高度的合作精神,將包紮技巧發揮得淋漓盡致,為現場增添了不少有趣的畫面。     一天的活動在不知不覺中很快就過去了。透過鏡頭的世界,我能感受到復興區的朋友們對這次活動的珍惜和重視。無論是他們對培訓的認真學習態度,還是學員以及老師的互動,都展現了他們的熱情和投入。雖然這是我跟隨團隊上山的初體驗,但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復興的溫暖和活力。期待未來能夠再次參與類似的活動,更加認識這個迷人的地方。 文|王芊予 編|李若嘉 圖|王芊予
READ MORE
總計畫
合作意向書簽約儀式暨年度感恩交流活動
2024.01.04
這學期的最後一場活動是合作意向書簽約儀式暨年度感恩交流餐會,前往的路上我們各自繃緊了神經,顛簸的路途配上緊張的心情,使那一段路程更顯得蜿蜒曲折,深怕自己的一個環節疏忽可能會搞砸大家精心策劃的活動。   到了會場,我首先被指派負責將布條掛起來。雖然這條布條對我來說並不陌生,因為每一次活動都會掛在最前面的螢幕下,但今天感覺特別有深意,彷彿是一個里程碑,一個向所有人宣告我們仍然存在,依舊是彼此的夥伴,一同為理想目標而努力的象徵。只要這條布條仍然高掛,就意味著這個計畫仍在不斷進行中。   「當你將相機對準我的時候,請給我兩秒鐘的準備時間將肚子收起來。」有位老師打趣地對我說。今天的活動迎來了許多在地夥伴,每個人都面帶笑容,友善地和來自中央大學的老師、同學們打招呼、聊天。在等待大家到來的過程中,我穿梭在人群裡,捕捉彼此的談話和互動的瞬間,每個人臉上展現的笑容都深深吸引著我。有些人圍坐在一起歡聚,有些人在椅子上靜靜等待,還有些人在各個群體間穿梭,我喜歡以靜靜的方式觀察每一位參與者,用相機捕捉他們開懷大笑或專心聆聽他人談話的神情,默默地用鏡頭記錄下這些值得紀錄的美好瞬間。     活動在大家齊聚的熱鬧氛圍中正式開始,首先由長官致詞,接著進行簽約儀式。在致詞中,中大的老師們並未呈上冠冕堂皇的願景,取而代之的是踏實有信念的承諾,同時,我們也收到山上合作夥伴們最真摯、友善且正向的加油打氣。致詞結束後,簽約環節迅速展開,簽約儀式是一個特別而神聖的過程,一塊大板子上邀請了各方代表上台將自己的名字簽上,以此表示合作的承諾。我在板子的左右兩邊穿梭,只為了捕捉每個人的側臉和提筆簽名的那一瞬間。         正式的儀式結束後,終於來到了用餐時間,大家一邊享受美食,一邊展開著輕鬆的交談,並邀請夥伴們分享合作感想或者是想向大家表達的話語。我特別記得羅浮高中的校長唱了一首歌「山盟」,特別選用了歌詞中的「中央」二字,當我聽到這首歌時,深感動容。我想,這是多少人努力堆疊出來的成果,使得山上的夥伴們能夠從認識、接納,甚至到喜愛中央這個團隊。再看到計畫助理姐姐在分享時忍不住感動落淚時,我想這份努力是不可量化的,除了投入了時間和金錢,更多的是毅力以及那顆能感動大家的熱血和熱情。     在這場活動中,我捕捉到了許多笑容,同時也感受到了許多溫柔的對話,沒有科技冷漠,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交流。在活動的尾聲,我站在接待區,手持相機拍下大家最後離開的身影,我深信每個人都是帶著微笑走出餐廳,彷彿帶著心中的溫馨,將這美好的時刻帶回生活中。     文|蔡念蓁     編|李若嘉     圖|蔡念蓁、李若嘉
READ MORE
總計畫
豐收與茁壯 中央大學與復興區夥伴共作共學
2024.01.04
中央大學mbhoyaw「復興」—以永續為關鍵詞的跨域共作USR計畫,於1月4日舉辦合作意向書簽約儀式,與在地合作夥伴攜手,推動多項在地議題合作,實踐永續發展的精神。     mbhoyaw復興USR計畫以「桃園市復興區」為實踐場域,由中央大學工學院、機械系、土木系、環工所、能源所與通識教育中心組成跨域團隊,計畫內容包含面對氣候實體風險、提升復興區掌握社區能源綠化與轉型的能力、提供永續環境相關資訊培育在地人才、透過社會參與提升弱勢地區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並以建構竹產業為「永續產業」作為長遠目標,期望朝向泰雅族語「mbhoyaw:豐收與茁壯之意」邁進。   mbhoyaw復興USR計畫持續深化與在地夥伴及協力夥伴之合作,由工學院蕭述三院長帶領計畫團隊師生,與復興區公所、義盛里、義盛國小、羅浮高中、友順竹業有限公司、桃園市復興桂竹產業發展協會、優游霞雲魚菜共生場域、日澤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簽署合作意向書。期望透過跨域資源連結,共同推動在地議題的永續發展,並提供大學生實際參與機會,結合專業技能,培養學生的軟實力,也強調社會參與的重要性。     蕭述三院長表示,本次合作意向書的簽署,是與復興區夥伴攜手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合作範圍包含微電網系統評估、環境數據監測、環境與減碳教育推廣、韌性社區推動、竹產業發展推動、跨域專題實作等。持續針對區域環境特性,以「永續」為核心理念,以友伴關係與部落齊心共作、共學,打造能夠面對多樣挑戰的韌性社區。   mbhoyaw復興USR計畫不僅於在地環境與教育議題上有所貢獻,更透過與在地夥伴的深度合作,拉近大學與社區的距離,讓學術研究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期許此次的合作意向簽署能整合更多資源,進一步擴展合作範疇,共同推動更多可能性。     文|李若嘉   編|中大秘書室 圖|蔡念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