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HIEVEMENT

成果點滴/ 112年

永續環境
義盛國小環境教育活動(2)
2023.12.08
今天山上的陽光耀眼明媚,小朋友們依然熱情,就這樣迎來了本學期最後一次環境教育課程。今天的主題是關於水質檢測,課程的開頭簡述了水從哪來、水如何淨化以及水資源的分配問題。不過,這裡的小朋友們使用的是來自大自然的「山泉水」,處裡過程雖然和自來水有些不同,但平時仍需要定期檢測來確保用水安全。有個小朋友熱情地和我分享,爺爺說山泉水喝起來口感更甜,我拿起水壺細細品嚐從學校飲水機裝的水,很可惜的沒有喝出不同風味。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在和小朋友們討論著飲用沒處理過的水會導致什麼後果時,有個小朋友大聲地說出可能會有水蛭跑進身體導致不舒服甚至發燒。這個答案很令我震驚,我們都知道不乾淨的水可能會有病毒量、細菌量超標的問題,但或許是生活環境的不同,他們的回答對我來說是很難第一時間想到的答案。也因此,課程中大哥哥、大姐姐也和小朋友們分享如何處理飲用水,例如將水煮沸後再飲用,亦或者是加裝濾水器,來保障自己的安全。     接著大哥哥、大姐姐帶著小朋友們自製濾水器,在切開的寶特瓶中依序裝進抹布、珊瑚沙、活性碳以及發泡煉石,透過層層的過濾,汙水慢慢變成較澄清的水滴下來,最上面還能種上綠豆,讓這個濾水器有更多功能。同時也帶著小朋友們進行細菌檢測,小朋友們很可愛的到處東抹抹西抹抹,試圖找出那個最髒的角落。檢測結果出爐時,大家都嚇了一跳,原來最髒的地方不是地板也不是鞋底,而是電風扇,小朋友們的反應也很有趣,居然是趕快提醒主任該洗電扇了。     課程的最後我們進行了一個小遊戲,由兩兩一起合力完成,將容器裝滿水,一人拉起繩子的一端,將水運送到終點的桶子內。這個遊戲除了考驗默契,也讓小朋友們學習有耐心地思考,該如何控制繩子讓損失的水量降到最少。透過這個遊戲也讓小朋友們知道,水在運送的過程會因為各種原因流失,因此我們必須要更珍惜水資源,每一滴水都得來不易且珍貴。     課程結束後也將今天使用到的水收集起來澆花,讓資源能重複利用。這次的活動讓小朋友們在歡樂中學習到許多水資源議題,也提醒了我們更該注意水資源的珍貴。 文|蔡念蓁 編|李若嘉 圖|蔡念蓁
READ MORE
智慧防災
高義國小聖誕擺攤防災宣導
2023.12.03
沿著蜿蜒的山路來到了桃園市復興區高義國小參與聖誕節活動,抵達活動現場時已接近中午用餐時間,雖然天空並未放晴,但大家都帶著興致勃勃的神情,我知道這灰濛濛的天空阻擋不了大家的熱情。   沒想到一切來得太突然,攤位設置到一半,熱情直爽的大姐已幫忙集合里民們,興致高昂的大家迫不急待地在我們的攤位前集合排隊。原先準備好的小遊戲還來不及派上用場,為了不讓大家等待太久,我們迅速地鋪上桌巾、貼上布條、擺上宣傳用品,在五分鐘內準備好開始招呼大家。這一切如眨眼間進行一般,快速到我們來不及宣布遊戲規則;快速到我來不及拿起相機記錄下大家的神情;快速到我們的攤位才剛擺好,宣導品就已發了大半。不過,此次上山的主要目的除了要宣導一些基本防災知識外,也是希望能和里民們互動,彼此認識留下印象,即使一切發展得有些令人手忙腳亂,卻也成功地達成我們的目標,促成這次獨特且有意義的交流。     這也是我加入計畫後,第一次上山參與活動,一切的體驗對我來說都是新奇的,對比自身生活環境和生長過程,我發現了許多跟過往經驗不一樣的地方。首先是在地青年的比例比我想像中的高,先前至花蓮的社區發展協會實習時,發現當地除了豐年祭外,社區裡最多的就是老人、小孩和貓狗,但或許是因為這次活動舉辦在周日,所以現場看到的青年還是很多。再來是此次的活動參與單位是以教會做為區分,與我過往參與以年齡區分單位的活動有所不同,可以感覺到這裡的部落居民對於信仰的認同度相對高,能參與到這樣的教會活動對我來說是非常特別的經驗。最後是在這裡觀察到,當地居民對於其他單位到山區舉辦宣傳活動,分享知識或是物質上的東西都很習以為常,雖然我從小因為就讀中部偏鄉學校的關係,也受到不少物資上的捐贈幫助,但在上大學後才發現,有許多大學生會到偏鄉舉辦營隊、教育宣導等活動,而這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則較少見。可見得在推動教育發展上,除了硬體資源外,軟體資源也有城鄉資源分布不均的議題值得討論。     透過這次的活動,除了能傳達一些防災知識給在地居民外,我也從中發現了許多與以往自身經驗不同之處,讓我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機會,一同上山參加這樣有意義的活動。   文|蘇韋慈 編|李若嘉 圖|蘇韋慈
READ MORE
能源與減碳
義盛國小減碳教育活動
2023.11.22
一早乘著好天氣,我們又再次來到義盛國小,這次中央大學的同學們也準備了不一樣的環境課題,準備要和小朋友們腦力激盪。小朋友們也和當天的陽光一樣,熱情地歡迎著我們的到來,開心地和哥哥、姐姐們分享著他們的新發現及學校生活。   「節能減碳」這常見的四個字,已經深深融入我們的日常語彙,然而,在國際環境議題的論壇上,這個簡單卻意義深遠的口號依然是熱門話題,反覆受到矚目和深入討論。課堂的開始以「為甚麼要節能?」做為開頭,引起小朋友們熱烈的討論,接著帶出「那我們可以怎麼達成節能減碳呢?」,讓小朋友們分享自己的作法,像是隨手關燈、多使用大眾運輸工具、支持購買環保標章產品等,讓減碳與日常生活有所連結。透過中大同學的問題引導及課程講解,讓小朋友們對減碳議題有初步的認識,理解到減碳的重要性,以及減碳與自身的關聯。     課程結束後,隊輔哥哥、姐姐們安排了有趣的遊戲時間。第一個遊戲「我是神射手」,只要回答問題就可以獲得丟球機會,小朋友們熱烈地討論答案,困惑時也會眼巴巴地看向身旁的小隊輔,非常可愛。透過這個遊戲,不僅能讓小朋友們複習剛剛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也可以將知識結合到日常生活中,讓知識不只停留於課本,而是真正的落實。     第二個遊戲「你畫我猜」,是個非常考驗默契和想像力的遊戲。當中有一組小朋友抽到的題目是「風力發電」,從第一個小朋友畫的北風呼呼吹,演變成風雨交加,到最後的颱風天,每個小朋友都展現了自己的創意,加入一點自己的想法和元素,讓一個新的畫面隨之誕生。在遊戲中,小朋友們因為答對而互相讚美,即便是答錯了,也能以輕鬆幽默的方式互相開玩笑,透過有趣的遊戲過程,加深小朋友們對減碳議題相關詞彙有更深的印象。     透過今天的活動,我也更了解這些環保標章各自代表的意涵,以及綠能產業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希望小朋友們都有成功吸收到哥哥、姐姐們所帶來的知識,並度過充滿歡笑的學習時光,而我也很開心能一起參與這樣充滿意義的過程。 文|蔡念蓁 編|李若嘉 圖|蔡念蓁
READ MORE
永續環境
義盛國小減塑教育活動
2023.10.13
「你們還會再來嗎?」小男孩充滿期待地看著眼前的隊輔哥哥說著。   有人說,教育難的從來不是課本教學,而是如何落實在學生的日常實踐中。環境教育在現今的生活中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議題,從大規模的工廠廢水和廢氣排放抽樣,到一般民眾的垃圾分類回收,每一個人的努力環環相扣,就能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今天中央大學環工所的大哥哥、大姐姐們帶著海洋廢棄物的環境議題上山,一開始就透過影片開場,讓小朋友們計算影片中的主角一週製造了多少垃圾,並簡單說明海灘垃圾的組成比例、所需要的分解時間以及垃圾處理的正確方式。接著,透過有趣的實作模擬,體驗將塑膠垃圾從海水分離的不易,小朋友們倆倆合作,一個人負責操作,另一個人負責從不同方向觀察。雖然塑膠垃圾多半呈現透明色,其中也不乏有人因為夾不出塑膠碎片而開始鬥嘴,但小朋友們仍分工合作努力完成任務,課程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順利進行。     緊接著進行的是刺激的環保蛇棋遊戲,透過分組競賽的方式,鼓勵小朋友回答環保相關問題,複習環保於生活中的落實方式及垃圾分類標章等基本常識,在有趣的遊戲過程中,小朋友們進行了一輪又輪的腦力激盪。透過這個遊戲,除了讓小朋友們思考如何讓環保議題在生活中落實外,也讓大哥哥、大姐姐們帶領著小朋友一同自我審視平常的生活習慣,一起為了更美好、更永續的地球努力。     「我們還會再來。」、「那我們打勾勾!」我看見了小男孩臉上的笑容,我們因為這次的環境教育課程而相識,也即將迎來下次的活動,與可愛的孩子們再次見面。我想不只是小朋友,在這次的活動中我也收穫良多,原來每一個小小的舉動串聯起來就能完成一件偉大的事。我想,從今以後我會更認真地帶上我的環保杯,一同為我們的家園、熱愛的這份土地盡一份小小心力!     文|蔡念蓁 編|李若嘉 圖|蔡念蓁
READ MORE
智慧防災
義盛里推兵演練活動
2023.09.07
原訂8月要辦理的義盛里推兵演練活動,在氣象局接連發佈的兩個颱風警報影響下,延期至9月,在活動前接連幾天的滂沱大雨,不禁讓人擔心復興區山上的狀況,以及活動是否能順利進行。活動前一天颱風終於遠離,曉貞里長帶領里民共同清理家園,使得清潔復原工作更見效率,不到一天的時間,義盛里又幾乎恢復原先的面貌。   活動當天,陰涼欲雨的天氣絲毫不影響大家熱情,里民們共同來參與推兵演練活動。活動一開始,講師以一個月前發生在加油站的土石流為例,影片中一位女員工一直不停大喊:「大哥快出來,有土石流!」,透過真實的故事讓大家意識到,當災害發生時,任何人都可以發揮自己的力量救人。     接著,講師拿出義盛里的地圖,請大家指出自己的家,並找到自己家到活動中心的路線,藉此讓大家了解遇到災害時的避難路線。同時,也請大家討論防災包裡該準備甚麼東西,每個人都有自己覺得需要帶上的東西,講師也一一解釋每樣東西的必要性,以及該如何挑選。   在講師陸續傳遞完各項防災知識後,就來實際演練囉!在災害來臨前,先實際預演可能發生的情境,提前知道該如何因應,就可以避免在災害發生時驚慌失措,錯過避難的黃金時間。     當災害來臨時,最需要協助的就是行動不便的人,鄰里之間互助,運用現有工具,將其運送至安全的避難所,是很重要也很需要練習的一件事。另外,里上已考取到證照的防災士,亦可練習運用培訓課程學習到的心肺復甦術步驟(CPR)及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技能,急救瀕臨死亡的人。   雖然我們無法避免災害的發生,但如何與災害共存,應變各種突發狀況讓所有人都平安,是可以努力去實踐的事情。透過這次的推兵演練活動,里民們了解到自己也能在災害中為鄰里盡一份心力,在災情發生時,成為互相照亮彼此的那一盞燈。     文|余玉琴     編|李若嘉、古家媛 圖|李若嘉    
READ MORE
文化與產業
羅浮高中泰雅織布苧麻學習暑假營隊
2023.08.25
在暑期的炎炎夏日裡,有幸來到新竹五峰鄉,參與比黛老師的泰雅文化教學活動,在短短的兩日內學習到了很多知識,包括採集苧麻、刮麻、使用地織機織布、染布等技術,除了學習老師精湛的技術以外,也了解了許多泰雅傳統文化和近況。   這兩日在森伊努露營園區,一共享用了四餐,餐餐都相當具有當地飲食的特色,雖然簡單卻不失美味。在住宿方面,因山上資源有限,但仍有床、棉被等寢具已是滿足,特別是廁所維持的很是乾淨,盥洗品質蠻好的。   此次與羅浮高中合辦的泰雅文化體驗營隊,是由我和組員一起負責規劃的,雖然此行在住宿的準備上有些許疏失,像是提醒學員攜帶盥洗用品及房間的安排都還可以更仔細,若是未來辦理活動能將這次的疏失加以改進,我相信此次的學習之旅會更加完美。   總而言之,來到這裡的確學到了很多事情,非常感謝有這次的機會以及比黛老師的支持,讓泰雅文化的精神永續不凋。     文|徐麗淳 編|李若嘉 圖|李若嘉 這次的活動是我首次擔任主辦方,學到很多舉辦活動應該注意的細節,希望之後會更加細心,改進這次的失誤。同時這也是我加入泰雅織布團隊,第一次跟著羅浮高中的師生們,一起上山學習,泰雅族的同學們,各個都是充滿著熱情與期待,讓我也被他們感動。活動地點主要在新竹五峰清泉部落,由於活動聯絡多是運用電話及訊息溝通,導致有許多資訊落差,要學著站在對方立場思考,是我這次感觸很深的事情。   從砍麻、刮麻到染布,無一處不是先人的智慧,親自體驗後才發現真的不簡單,需要付出許多耐心與時間。地織機也是泰雅族先人的智慧之一,通過穿梭梭子,一塊布漸漸成型,此外,薯榔也是很好的染布材料,將薯榔熬出精華,布料浸泡在其中染色,無論是用於裝飾或是穿著,都能感受到濃濃的泰雅風味。   這些植物,都不是平地能成功種植的,所以在找尋資源時,我們花費了很多時間,才成功聯絡上比黛老師,讓我深深感受到規劃課程,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看著泰雅族的後代,為了傳承文化努力學習,儘管我只是協助的一員,同樣也很有成就感。很感謝加入織布的大家庭,讓我看見平地看不到的風景,品嚐當地泰雅文化的熱情。     文|劉書妤 編|李若嘉 圖|李若嘉 這次的營隊,我們中大學生與羅浮高中織布社的秀玲老師,帶領著羅高的學生們來到了新竹縣五峰鄉,向比黛老師請教泰雅族織布相關的傳統技藝。在之前的織布社社課中,社員們使用改良簡化後的織帶機習得織布基礎,再藉由這次機會學習苧麻線材的製作,以及難度更高更傳統的地織與植物染,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也藉由聊天教導同學們許多泰雅族語的詞彙、意涵。   在這次的活動中,有些同學對地織情有獨鍾,有些則喜歡利用植物薯榔染布的過程,但同樣的是,社員們眼神中對知識的渴望及對自身文化的熱情與驕傲。藉由這次活動,我們期盼社員們能將這些技術帶回羅浮高中,除了能讓社員們掌握更進階的技術,也能在秀玲老師的協助下,與附近的國小合作開設苧麻教育的基礎課程,邀請有興趣的小學生們在羅浮高中體驗織布文化,將泰雅族的文化傳承下去。     文|游美琪 編|李若嘉 圖|李若嘉
READ MORE
文化與產業
「串」大共學 中大與香港中文大學一同探索多元族群文化
2023.07.11
中央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於112年6月30日至7月6日,舉辦「串大共學」交流活動。六位中大跨領域社會參與學程的學生與十二位來自港中大聯合書院的學生在臺灣展開為期七天的共學旅程,探討及體驗臺灣原住民等多元族群文化。     此次共學場域以桃園為主,由通識中心跨領域社會參與學程,以及工學院mbhoyaw「復興」—以永續為關鍵詞的跨域共作USR計畫所經營的場地。行程涵蓋了龍岡、湖口、大溪以及復興等區,主題涉及眷村、移民、原住民等族群以及地方創生議題。由於兩校都簡稱為中大,而兩個中字的組合就是「串」字,取名為「串大共學」不僅饒富趣味,更深具寓意。學生們前往大溪老街文化導覽、卡普部落登賀威山、高義溪瀑布溯溪以及復興區義盛國小進行香港與泰雅文化互動,體驗射箭等活動。從中了解臺灣與香港的文化多樣性,更可以反思自己的學習展望。   中大工學院學士班的蕭妤安同學表示,這次與香港學生密切接觸的經驗,讓她體會到香港作為國際都會如何薰陶出學生的領導氣質。港中大醫學系的翁榮俊(Kelvin)同學提到他在溯溪及活動中感受到臺灣豐富的生態資源以及臺灣學生的熱情,令他對美麗的寶島印象深刻。     中大及港中大的領隊鄭揚宜與陳寧老師都認為,兩校所進行的非形式教育(non-formal education),帶領學生探討社會參與、體驗學習及大學社會責任等,能夠提供學生們更全面的學習環境與動力,不僅讓專業知識得以發揮,也讓專業態度更為精進。   七天六夜的串大共學交流活動,不僅加深了香港和臺灣學生之間的情誼,也促進了兩地學術和文化的交流。透過互動和共同體驗行程,學生團隊拓寬了視野,增長對不同地區文化的理解及尊重,是培養學生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獨特經驗,對於兩地學生來說都印象深刻。期待未來能持續舉辦相關跨校活動,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和友誼。     文|串大共學籌備團隊    編|中大秘書室       圖|李又勝、謝睿原、李若嘉
READ MORE
智慧防災
中正國小魚菜共生食農教育營
2023.05.20
這次社會參與工作坊課程延續上學期的魚菜共生主題,我們再次舉辦了食農教育營,提供中正國小學童報名參加。營隊過程中,陳老師和黃老師帶領小朋友們學習魚菜共生的原理、參觀系統如何運作以及香草和藥草的講解,讓他們能基本了解魚菜共生是什麼,也能輕鬆辨別藥草的長相與功效。   在這次的營隊中,我的工作是擔任隊輔,及帶領小朋友進行午餐製作,在過程中我也學會更加細心注意身邊的事物,幫助小朋友充分體驗這次的營隊,並保障他們的安全。而這次的活動主軸是我們自製的小型魚菜共生系統,帶領小朋友體驗如何組裝並了解系統的基本運作。   相較於上次的食農教育營,我多了許多和小朋友們近距離接觸的機會,也親身體驗如何正確引導他們參與活動,讓我變得更細心及耐心。即使籌備營隊十分辛苦,卻讓我獲益良多,是一次很棒的活動經驗,也期待下一次的食農教育營。     文|粘瑋甄      編|李若嘉      圖|魚菜共生專題團隊 在這次的營隊中,我的工作是擔任隊輔,帶領小學生學習及參與各種活動,跟著老師們認識香草、藥草還有與魚菜共生系統有關的種植方式,例如浮筏、介質床、桶耕等。   中午時,我們使用農場種的香草與藥草入菜,親手教導小學生和家長製作壽司、飯糰、薯餅、沙拉等料理,分別由4個小隊品嘗,並選出佳作,透過品嘗辛苦勞動的成果,一同體會魚菜共生的的魅力。   直到現在,我還依稀記得在營隊的最後,小學生圍繞著大哥哥、大姐姐們,詢問我們是否會再舉辦這樣的營隊,這表示他們對魚菜共生產生了興趣,而這也是最令我開心的。因為,每一個對永續感興趣的孩子,皆有可能改變汙染遍布的地球,多一位關心生態且具有相關概念的人,便多一份希望,我認為這是這個營隊最有意義的地方。     文|石景丞      編|李若嘉      圖|魚菜共生專題團隊 我們在優游霞雲魚菜共生農場,舉辦第二次魚菜共生食農教育營,這一次參與營隊的學生來自中正國小。有別於上一次,這次營隊的參與人數較多、規模較大,且參與者也包括中正國小的校長、老師及學生家長們,因此,我們在活動規劃上做了調整。   其中,最大的不同是將午餐DIY與小遊戲合併,在前一次的營隊中,這兩個活動設計稍有不足,成效較不佳,這一次我們將兩者結合。透過親手DIY製作午餐,再加上小遊戲中評分的競爭性,讓小朋友們的整體參與度都有所提升,讓他們獲得獎品的同時,體會到有努力才有收穫。     文|劉省謙      編|李若嘉      圖|魚菜共生專題團隊
READ MORE
文化與產業
羅浮高中泰雅織布文化創新推廣寒假營隊
2023.02.10
這次的活動我們前往桃園市復興區羅浮高中進行泰雅織布及其相關文化之推廣,帶領羅浮高中的同學們教學與實作傳統泰雅織布的兩項織布方法(平織、斜紋織)。如果想深入了解泰雅織布的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親自學習織布,從織布的過程中慢慢了解其文化及意義,並或許能藉此產生對織布的興趣。   而苧麻是傳統織布中最主要的材料,但現今苧麻已較少出現,線材也都改以棉線為主,因此與羅浮高中王秀玲老師討論過後,我們希望能於羅浮高中重新復育苧麻,把傳統織布文化傳承下去。我們帶著羅浮高中的同學們前往烏來,拜訪當地正在栽種苧麻,並對其採收及製作過程有著豐富經驗的汪秀琴老師,和同學們一同在苧麻田裡體驗採麻、刮麻、簡易捻線DIY等活動。並移植苧麻回羅浮高中的農地栽培,希望將來同學們能完整地進行從線材製作到織布作品編織的過程。   除此之外,我們也希望能將傳統的泰雅織布技術與現代科技結合,透過創新來吸引更多人對織布的興趣。因此我們親自編寫了織布模擬器程式,使用者可透過程式選擇線材顏色、整經數量來模擬作品最終樣貌,待模擬出滿意的結果再開始實作。   這次的活動我負責了很多聯絡、採購……等工作,雖然籌辦過程很辛苦,不過羅浮高中的老師和同學們都很積極配合,認真體驗。活動順利完成後,我也終於放下了心中的大石頭,這真是個很特殊且充實的體驗!         文|許誠安          編|李若嘉          圖|泰雅織布專題團隊、李若嘉
READ MORE
文化與產業
中大攜手羅高,探索泰雅織布文化
2023.02.10
中大釔鈦客泰雅織布學生團隊與工學院mbhoyaw「復興」USR團隊於112年2月8至10日與桃園市立羅浮高中織布社團合辦「泰雅織布文化創新推廣寒假營隊」,推廣織布文化結合數位科技應用。透過織布、苧麻栽種等活動,廣邀學生進入豐富的泰雅織布文化。     自2020年起中大mbhoyaw「復興」USR團隊(原「永續『復興』-打造智慧韌性部落USR計畫」)即與復興區介壽國中合作推廣泰雅織布文化,至2022年羅浮高中(合併介壽國中)成立,更延續推廣、深化織布與數位科技。除與中大釔鈦客泰雅織布學生團隊協力共作,輔導成立織布社團,更辦理「泰雅織布文化創新推廣寒假營隊」,帶領羅高學生體驗豐富的織布文化。     羅浮高中為復興區唯一一所完全中學,國中部開始即有泰雅文化課程,高中部更以結合泰雅文化應用的餐飲、觀光科為特色,學生知曉有關泰雅民族農耕、狩獵、織布等傳統文化知識。其中,王秀玲老師教授的織布文化課程,聚集校內幾位熱愛織布的學生,希望透過社團承傳織布文化。中大mbhoyaw「復興」USR計畫團隊理解其需求後,與釔鈦客泰雅織布學生團隊攜手,輔導社團成立,並於111年9月27日贈與羅浮高中30台織帶機,持續為地方高中挹注人力與資源。     為讓學生瞭解至關重要的泰雅織布文化意涵,並激發學生創意思維,中大與羅高共同規劃,於112年2月8日至10日舉辦「泰雅織布文化創新推廣寒假營隊」。由社團指導老師王秀玲老師協同中大釔鈦客泰雅織布學生團隊帶隊,教授泰雅傳統織布織法,及平織、斜紋織技巧。同時結合釔鈦客學生團隊設計之織布模擬器,讓營隊學生在織布前透過線材顏色的挑選,嘗試以數位模擬方式呈現織布配色線條樣貌,以加速織布製成。此外,亦帶領同學至新北烏來拜訪汪秀琴老師,安排苧麻復育與製程體驗,實際瞭解苧麻於泰雅織布文化之重要性,並一同在羅高校園種植及培育苧麻園。     藉由三天的營隊,學生不僅透過模擬織布器的設計與實際編織,完成了屬於自己的織帶;他們對軟體使用心得的回饋,也為日後釔鈦客學生團隊強化介面設計提供了重要參考。在羅浮高中邱嘉增校長、文化教育處宋鴻偉主任與王秀玲老師大力支持與參與下,此次營隊活動圓滿完成,除了加深兩校連結,對未來持續合作推動泰雅織布與數位科技應用,探索泰雅織布文化創新的可能性,更奠立了實質的基礎。     文|古家媛          圖|泰雅織布專題團隊、李若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