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HIEVEMENT

成果點滴/ 111年

文化與產業
復興區食農教育營
2022.12.07
這次的食農教育營剛好在寒流來襲時舉辦,雖然真的很冷,但同時也非常感謝優游霞雲的黃宗俊老師和陳怡靜老師協助。除了開暖爐讓我們取暖外,還烤地瓜給我們吃,在寒冷的天吃到熱騰騰的地瓜真的是件很幸福的事。   這是我們第一次正式舉辦食農教育營,除了教導義盛國小小朋友魚菜共生的知識外,也與國小老師交流食農教育相關經驗,讓老師們未來可與校內課程結合,持續在校內推動相關課程。課程的最後我們帶領小朋友組裝我們自己設計的魚菜共生小模型,並提供菜苗和小魚讓他們實際運作,雖然持續運作一個魚菜共生系統是個小挑戰,但也希望小朋友們真的可以從此次的食農教育營中學到東西。   參與籌備此次的食農教育營,雖然過程辛苦,但小朋友們看起來都玩得很開心,看到他們的笑臉就覺得一切辛苦值得了。     文|蕭如雅 編|李若嘉 圖|李若嘉 這次的魚菜共生食農教育營真的讓我收穫良多,從前期籌備、上山了解魚菜共生系統,和過程中開的無數次會議,到組裝小型魚菜共生模型,都讓我了解到原來籌辦一場活動要花費如此多心力。當天的活動我負責擔任隊輔,隊輔工作看似簡單,但其實必須了解營隊的所有事情,才能回答小朋友各式各樣的問題。或許和我喜歡認識人的個性有關,我與小朋友之間的相處很融洽,讓我發現自己其實有當隊輔的潛力,而且很樂在其中。   由於社會參與學程這門課,我們多了許多機會接觸課本以外的世界,除了能夠從中探索自己的興趣,同時也能培養自身的軟實力,實屬難得。未來的一年,我還要繼續參與這個專題,身為學長,也勢必有這個責任要帶領大家延續這個專題,希望我能夠勝任這個任務,讓此計畫持續推動下去。     文|劉省謙 編|李若嘉 圖|李若嘉
READ MORE
文化與產業
復興區食農教育示範營
2022.11.12
透過這次的食農教育示範營,我認為這是一個對小朋友來說富有意義的活動。不僅能從中了解到魚菜共生系統如何運作,還能學習到各種植物及藥草的知識,同時又能享用各式各樣藥草做成的美味料理。第一次看到如此大型的魚菜共生系統,讓我大開眼界,優游霞雲的陳怡靜老師非常熱情,在她細心地講解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她對自己一手打造出的農場有多熱愛與驕傲。   當天也學習到許多關於藥草的知識,原來有些常見的植物居然也是藥草的一種,這都是以前所不知道的,陳老師用心準備的午餐很美味,讓我們體驗到藥草所帶來的另一種滋味。下次的營隊就要正式帶小朋友來體驗了,心裡滿是期待,我會盡力改善這次示範營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讓小朋友們可以有更好的體驗,在開心玩耍的過程中學習到很多知識,滿載而歸。     文|王譯鴻 編|李若嘉 圖|李若嘉 由於疫情影響,原定在上學期舉辦的魚菜共生食農教育營延期至今,在大家的共同準備下,終於能夠順利舉行了,讓我感到非常開心,不過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這個活動將週期性地定期舉辦。   在這次示範營的籌辦過程中,我做為主辦團隊之一,學習到很多經驗,並發現許多可以改善之處,例如現地設施不如預期,需要重新規劃流程;水槽過高,可能不利於小朋友清洗蔬菜;或是在烹調食物的調味上可以再調整。除此之外,我們於活動結束後的檢討會中,也收到了作為協助者及模擬參與者之學弟妹們的各項回饋。   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調整下,這個活動可以舉辦地越來越順利,達成我們當初設計活動的目的,讓小朋友在快樂體驗的同時也能寓教於樂,學習更多關於食農教育與魚菜共生的知識。     文|許崇佑 編|李若嘉 圖|李若嘉
READ MORE
文化與產業
中央大學贈羅浮高中織帶機 攜手合作推廣泰雅織布文化
2022.09.27
中央大學永續「復興」-打造智慧韌性部落USR團隊為推廣泰雅族織布文化技藝,與桃園市立羅浮高中合作,推動校內成立織布社團。為提供學生有更好的學習器材,9月27日舉行「織帶機贈與儀式」,由中央大學工學院蕭述三院長代表贈與30台織帶機,儀式後與羅浮高中邱嘉增校長一同與現場高中織布課修課學生互動,瞭解與關心學生使用心得,深入泰雅織布文化。     羅浮高中為復興區唯一一所高中,為原介壽國中遷校合併設立,並於2021年開始正式招生。羅浮高中以餐飲、觀光科培訓結合泰雅原民文化特色,培養在地特色餐旅人才。除各專業課程皆結合泰雅文化應用外,從國中部開始即有泰雅文化課程,帶領學生了解農耕、狩獵、織布等傳統文化知識。   中大永續復興USR計畫團隊在2020年時,在介壽國中傅美琴前校長建議下,開始結合數位科技與傳統織布的專題。對織布尚無概念的中大團隊學生在「泰雅伊娜工作坊」梁秀娟老師指導下,學習織布技巧與認識泰雅織布文化。同學們也同時在中大校園內開設「織性泰雅」自主學習微課程,推廣泰雅族織布。   羅浮高中邱嘉增校長表示,能與中央大學共同推動「泰雅織布社」,讓泰雅織布除了手織製作溫暖外,更多了點技術輔助提昇。計畫總主持人中央大學工學院蕭述三院長則提到,藉由此次跨校合作,中大學生也能結合自己的專業,有一個發揮的舞台,與羅浮高中互相學習成長。   傳統織帶機的機身較大,且架構為木材較容易受潮與變形。本次贈與的金屬織帶機原型為團隊同學在「泰雅伊娜工作坊」學習所使用的機台,機座為木材,上方為鋁合金結構。團隊同學在獲得同意授權後,以原型機台為基礎,並在王老師修改建議下自行繪圖設計、委外加工並自行組裝出多種鮮艷色彩的織帶機。讓傳統織帶機得以轉型進入教室,更符合使用需求,也更容易保存。   此次除贈與羅浮高中織帶機做為泰雅文化織布課程及校內織布社團教學使用外,未來亦將持續與羅浮高中合作,連結外部資源,輔導織布社團運作,透過現代技術與傳統文化的結合,深化泰雅織布議題。     文|李若嘉     編|中大秘書室   圖|李若嘉、林瑜婷
READ MORE
文化與產業
竹構未來 中大協力推動復興區竹產業發展
2022.09.23
中央大學永續「復興」-打造智慧韌性部落USR團隊為推廣竹林經營及竹產業發展,倡導永續「復興」,在桃園市復興區協力與林務局新竹林管處、洄游創生有限公司、桃園市復興桂竹產業發展協會及友順竹業有限公司合作,共同規劃「竹構未來-竹林經營紀實特展」。展覽從9月23日至10月23日於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遊客中心舉辦,邀請民眾到場參與,一同關心台灣竹產業發展,為永續山林開啟新行動!   復興區擁有豐富的桂竹資源,以及全台唯一由在地泰雅青年組成的專業伐竹公司,是台灣竹材生產與竹產業發展的重要據點之一。然受到替代資材興起及《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等政策影響,台灣竹材生產量銳減,不僅影響水土保持,也導致部落青年投入意願低,伐竹工轉行外流,台灣竹產業逐漸陷入窘境。   永續復興USR計畫以「桃園市復興區」為實踐場域,由中央大學工學院、機械系、土木系、環工所與通識中心之師生組成跨域團隊。以「永續環境」為問題意識,立「回應永續發展,打造韌性社區」為目標持續努力。除了符合SDGs多項目標之外,更增益復興區成為韌性社區的能量,進而形成拉力留住青年,並協力推動地方產業,與在地形成共好關係。   計畫總主持人中央大學工學院院長蕭述三表示,復興區受到「原鄉」及「偏鄉」因素影響,使得在地就業機會不足,謀生不易,青年人口外流嚴重。永續復興USR計畫在執行期間,有幸認識復興區以竹產業為志業的在地青年—友順竹業有限公司及桃園市復興桂竹產業發展協會,發掘到復興區豐富的桂竹資源,是在地難得具有族群特色及自主性之產業。   部落創生分項計畫主持人──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鄭揚宜則提到,「地方性」為USR計畫的核心價值,應根據不同區域的特性與條件,呈現出更多元、更適合在地的知識面貌。永續復興USR團隊受到桃園市政府委託,與在地團隊一同在竹產業議題上努力,以「竹產業」提案國發會地方創生計畫,並於此基礎上與全台竹產業相關單位交流。透過現地拜訪、討論,凝聚與修改提案內容,歷經一年半的提案準備過程,復興區地創計畫通過並獲得補助,後續將持續推動。同時,永續復興USR團隊也參加產官學研以及跨部會會議,提出對於竹產業發展的建議,亦協助伐竹公司進行標案申請,共同推動在地竹產業升級及周邊發展。   未來永續復興USR團隊將提供復興區目前竹產業現地問題及解方,期望打造智慧韌性部落,持續在竹產業上努力並結合學術角度觀察及現地經驗,找尋竹產業議題之更多發展及可能性。     文|李若嘉   編|中大秘書室 圖|李若嘉  
READ MORE
永續環境
長興國小水位感測器手作課程
2022.05.04
因疫情再次升溫,原先預定至長興國小舉辦的魚菜共生系統專題課程,為因應疫情變化,計畫團隊與長興國小討論後,決定改為線上課程方式進行,這也是第一次與長興國小以線上方式合作。   為克服線上課程無法面對面交流的距離感,大哥哥們先了解長興國小的師生們,在過去幾個月經營魚菜共生系統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甚麼困難或是問題需要解決。而忘記加水則是目前所遇到最直接的挑戰,雖然孩子們時不時會到系統前觀察,老師們也很細心地定時巡查,但最下層魚池的水仍有時會不小心被忽略。     為了讓加水的流程更加方便,大哥哥們設計了一堂水位感測器手作課程,只要將感測器裝在魚池旁,水位不足時便會發出提醒聲,讓加水更加容易。以線上方式進行手作課程,是計畫團隊的首次嘗試,大哥哥們也非常緊張,努力思考怎麼樣的教學方式能讓孩子們看得清楚,又不無聊,又要如何透過鏡頭追蹤孩子們的進度。   課程當天,雖然因為疫情的關係,只能透過鏡頭與孩子們互動,但孩子們都非常有精神,課程中雖然得克服設備、網路等重重困難,大家仍非常投入的一起完成了水位感測器。就算疫情攪局,我們與長興國小仍努力不懈,持續的經營魚菜共生系統,期待疫情過後,我們能趕快再相見。     文|李若嘉 圖|李若嘉
READ MORE
智慧防災
桃園市復興區111年度防災士培訓班
2022.03.18
去年在中大辦理防災士培訓,邀請了復興區義盛里的四位夥伴一同參與,四位夥伴也都順利地取得防災士資格,許多未能參與的夥伴們也都期待著詢問何時會再次舉辦。從復興區到中大的路途遙遠,不只要開上一段蜿蜒的山路,還得與上下班時段的壅塞車潮並行,雖然夥伴們對防災議題充滿熱誠,但我們仍思考著如何讓他們能更加方便的參與防災活動。   於是計畫團隊與中大災防中心一同討論,在山上規劃一場防災士培訓課程,鼓勵每一位有興趣的復興區夥伴,不必長途跋涉到其他場域,就能就近參與一場屬於復興區的防災士培訓!能在自己生活的地方與親朋好友一同上課,了解如何因應這片土地會遇到的問題,確實有趣也別具意義。     兩天充實的課程內容,除了介紹防災士的概念與任務,也有許多的實作演練課程,讓大家更加熟悉災害來臨時要如何操作。「里長受傷了,快點幫忙包紮!」、「你不要壓那麼快要跟著節奏啦!」雖然只是模擬演練,但夥伴們都像是實際遇到災害來臨般,非常認真地帶入情境。   看到夥伴們如此投入地享受課程,我們也不免為之感動,收穫良多,他們總是如此純真的珍惜所有一切資源,因此所獲得的快樂也是無比的多吧!最終參與防災士培訓的28位夥伴全數通過考試,取得防災士資格,或許這只是一場小小的培訓,卻是推動韌性社區的一大步,讓更多復興區的夥伴,一同加入防災的行列之中。     文|李若嘉     圖|李若嘉、古家媛
READ MORE
智慧防災
智慧微電網技術導入偏鄉 中大與傑明新能源攜手共創永續家園
2022.02.25
為緩解復興區長期遭受天災影響,而可能形成電力孤島之問題,中央大學、桃園市復興區霞雲里及傑明新能源有限公司共同合作,打造智慧韌性部落USR計畫,以霞雲里為示範部落,建置「微電網系統」,共創永續環境。   智慧韌性部落USR計畫以「桃園市復興區」為實踐場域。由中央大學工學院、機械系、土木系、環工所與通識中心之師生組成團隊,透過「智慧防災」、「智慧能源」、「永續水源」與「部落創生」四分項計畫與在地合作。以「環境永續」為本,立「回應永續發展,打造韌性社區」為目標,期望經由跨域共作,完備復興區成為韌性社區的能量,進而留住及吸引青年,並協力推動地方產業,與在地形成共好關係。   桃園市復興區位處山區,為石門水庫重要集水區。同時,也存在多處高孤島潛勢區域,時常遭受坡地滑動、颱風等天災影響,以致道路中斷、電力匱乏與缺水狀況層出不窮。一旦形成孤島區域,將難以掌握區域內部情況,恐延遲救災速度,增加救災難度,能源問題成為當地重要議題之一。     計畫總主持人中央大學工學院院長蕭述三表示,復興區更受到「原鄉」及「偏鄉」因素的影響,使得在地就業機會不足,謀生不易,青年人口外流嚴重。中央大學團隊除了運用學校資源與領域專業解決能源問題外,更希望在過程中能夠與當地居民共學、共好。「智慧能源」分項計畫主持人中央大學機械系特聘教授曾重仁則提到,可靠的緊急電力系統,能維持通訊與基本系統的運作,建置在地能源與分散式微電網系統可降低電力孤島發生之機率。   目前復興區避難收容所共12處,其中一處位於復興區霞雲里活動中心,經實地拜訪與了解,在地尚無完善之緊急電力規劃。在與復興區霞雲里里長楊米豐溝通後,決議優先改善緊急災害備用的電力問題。團隊計畫策略夥伴傑明新能源有限公司,評估在地環境與氣候條件後,在霞雲里辦公處建置一套自發自用的「偏鄉微電網示範系統」。將於平時利用太陽能發電儲能,當災害來臨時,即可提供基本照明、通訊和民生電力需求,避免因天災造成停電、停話。   本計畫目前以霞雲里做為示範部落,整合太陽光電及儲能之小型微電網系統,提供里辦公室緊急用電,並結合智慧電能管理系統,延長有效供電時間,善用綠能,達成系統節能目標。後續計畫團隊與部落將持續觀察與評估系統運作及適用狀況,共同實踐永續家園。     文|古家媛   編|中大秘書室 圖|古家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