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過去一年半的參與中,僅與優游霞雲農場合作舉辦過一天的食農教育營,並未有機會與當地的學生深入交流。直到這次與三光國小合作的永續環境教育營,身為隊輔的我,才真正與不同年齡的小朋友們相處了三天。在這段時間裡,我不僅帶領小隊員們參與各種環境主題課程,也在與孩子們的互動學到了許多。儘管我即將邁入研究所,這卻是我第一次如此深入、仔細地與山區原住民的小朋友交流。

我們這一代人,一方面面臨極端氣候帶來的嚴峻挑戰,另一方面在面對有限的自然資源時,也必須具備環保與永續的意識,才能最大化地延續地球的生命。因此,從小培養環境意識,變得尤為重要。本次營隊的課程圍繞在防災與永續發展這兩大主題上,不僅內容豐富,也極具實用性。防災課程方面,由於山區地形特殊且資源有限,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遠高於平地,而救援卻無法及時抵達,因此認識山區常見災害及學習自救技能顯得格外重要。永續課程則涵蓋水資源管理、能源使用及環境保護等議題,然而,如何將這些較為艱深的知識轉化為孩子們能理解、且樂於學習的內容,則是一大挑戰。而這次營隊中,透過遊戲與互動,讓原本枯燥的議題變得生動有趣,極大地提升了小朋友的專注力,也讓他們對環境議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身為在都市長大的孩子,我在這幾天的互動中,深刻感受到平地與山區小朋友之間的差異。他們的活潑、專注,與對課堂的熱情,讓我由衷佩服。在我的成長環境中,每當老師提問或要求學生回答問題時,大家第一時間的反應通常是低頭,祈禱老師不要點到自己,我也不例外。然而,在這次營隊裡,小朋友們的反應完全顛覆了我的想像。他們積極搶答、踴躍發言,即便不知道答案,也想爭取發表自己的機會。甚至在沒有被點到時,還會感到失落。這種主動學習的熱情與自信,與都市孩子形成鮮明對比,也讓我深刻反思,這正是自己應該學習的地方。

此外,與來自不同生活圈的大朋友、小朋友相處,也讓我有許多意想不到的體驗。記得某堂課上,老師問道:「小朋友們,誰家裡有種東西?」沒想到,超過八成的孩子舉手。這對他們來說或許是再普通不過的事,然而,對我們隊輔和老師來說,卻感到驚訝萬分。在我們的生活圈裡,從事農業的人已經非常少見,這樣的反差與新鮮感讓我對這些孩子的生活產生了更深的好奇,也讓我更珍惜這次難得的交流機會。

文|楊士葦
編|李若嘉
圖|李若嘉

在三光國小擔任隊輔的經驗,與我過往在其他國小的服務截然不同,特別是孩子們展現出的熱情、活力與豐富的情感表達,讓我印象深刻。作為一個並非天生擅長社交的人,起初我難免有些擔憂,心想:「會不會沒辦法和小朋友順利聊天?」、「會不會讓他們覺得我很無聊?」然而,當我真正與孩子們相處後,才發現他們擁有極強的感染力,總能帶來滿滿的情緒價值。下課鐘聲一響,他們便興奮地拉著我的手,迫不及待地想帶我到處玩耍;時不時給我一個溫暖的擁抱,嘴裡甜甜地說著:「我喜歡你」。這樣純真無邪的情感,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早已被社會框架層層包裹,能夠遇見這樣的孩子們,我感到十分幸運。

在短短三天的課程中,永續教育的知識含量相當豐富,而孩子們也確實有所收穫。令我特別感動的是,一位二年級的小妹妹在第三天關於垃圾處理的課程中,主動說道:「我記得昨天有教過水污染!」通常低年級的孩子在回答問題時,需要較多的引導與協助,但她不僅記住了前一天的課程內容,還能主動連結到新學到的知識,這讓我更加體會到永續教育的價值。

這次營隊的課程涵蓋防災、能源、垃圾處理等多個面向,內容紮實,其中有些知識連我自己都感到陌生。然而,看著孩子們透過校園闖關、大富翁桌遊、風力發電裝置和天氣瓶實作等活動學習,讓我由衷佩服課程設計的巧思。他們充分考量到孩子們對動態活動的喜愛,讓他們在「做中學」,提升學習效果。我作為隊輔,也在一旁參與,感受到滿滿的樂趣。

三光國小的規模不大,但正因如此,全校師生的聯繫更加緊密。在學校廣場上,一面海報牆展示著所有師生的照片與姓名,近三個月內生日的孩子也會被特別列出。這樣的環境讓學生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不論年級,孩子們都能自在地玩在一起,老師們也能更全面地關注每位學生。我相信,正是這樣的環境氛圍,培養了他們樂於表達、願意分享的特質。在課堂上,幾乎不用擔心沒人舉手回答問題,孩子們總是熱情地爭相發言,這樣的學習氛圍讓人倍感珍貴。

這次營隊的順利進行,離不開許多人的努力與付出。首先,要感謝三位助理姐姐細心規劃每個活動環節,並時刻關心我們帶隊的情況,讓整個營隊得以順利進行。其次,要感謝一同擔任隊輔的夥伴們,若沒有他們,我可能不會在空檔時間發現雜貨店的樂趣,也無法在營隊之餘踏上巴陵古道,一路走到拉拉山遊客服務中心;也因為他們的幫助,我們在營隊期間能夠更加從容地應對各種突發狀況。特別感謝我的組員士葦,他在與孩子相處、溝通和應變上的能力讓我十分佩服,在他的協助下,我們順利克服了不少小挑戰。

接著,要感謝三光國小的老師們,在寒冷的冬天為我們準備暖暖的薑茶,也隨時留意孩子們的需求,確保營隊活動順利進行。當然,也要感謝所有授課的講師們,他們努力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將永續教育的概念融入遊戲與活動中,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無疑是這次營隊的一大亮點。還有,每天負責接送我們的司機大哥,一路護送我們來回中大與三光國小,確保我們的行李妥善安置,並安全行駛於蜿蜒的山路,真的辛苦了!

最後,要特別感謝三光國小可愛的孩子們,你們畫給我的圖畫、說過的每一句話,以及那些陪我一起玩耍的時光,都是我最珍貴的回憶。我期待著未來有一天,能再次見到你們,聽到你們長大後對我說:「我還記得你!」

總而言之,能在大學時期擁有這段難忘的隊輔經驗,我心懷感激。無論是永續教育的課程,還是與孩子們的互動,我都收穫滿滿。我對消防員的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對台灣地理環境與能源產業的關聯有了新的認識,也學到了不少引導式溝通技巧,這些都讓我更加關注永續議題,也增強了我持續服務學童的熱忱。我真心推薦學弟妹們,未來若有機會,一定要親自來體驗看看!

文|張巧柔
編|李若嘉
圖|李若嘉

雖然過去曾參與過營隊,但這是我第一次擔任校外營隊的隊輔,也是第一次接觸山區的孩子們。即使營期只有短短三天,我想這段經歷將會是難忘的回憶,也希望這份緣分能夠延續。

營隊的第一天,我便感受到與以往不同的氛圍。活動開始前,在洗手間外偶然遇見一位小女孩,還來不及思考如何開口,她便熱情地向我打招呼,並興奮地問了我許多問題,絲毫沒有生疏或怯懦的感覺。在接下來的兩天裡,她也時常主動來找我,與我互動。當活動正式開始後,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孩子們的純真與熱情,即使是第一次見面,他們毫不猶豫地喊著我們名牌上的綽號,親切地打招呼。在課堂上,他們不僅認真聆聽講師的內容,還經常分享自己類似的經驗與疑問,每當講師提問時,他們總是踴躍舉手、迫不及待地想要參與。隨著自己逐漸成長,尤其是長時間生活在都市繁忙的環境中,我不禁感受到,山區孩子與都市孩子之間的氛圍是如此不同,而這種不同,也讓我深刻體會到他們的獨特之處。

第二天,經過一天的相處,孩子們原本的拘謹早已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互動與親近。他們會在下課時拉著我們的手,一起玩耍、問問題,即使當天天氣不佳,依然興致高昂。他們邀請我們比賽賽跑、打棒球,還特別叮囑:「不可以讓我們,要全力以赴喔!」並也毫不掩飾地表達喜愛。除了歡樂,他們的情緒也同樣直率且豐富。當與同學發生爭執時,他們會在課堂上主動向我們訴說不滿;當在遊戲競賽中輸了,則會悶悶不樂。這些反應有時讓我哭笑不得,但我發現,只要耐心傾聽並適當引導,他們都能理解並接受。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個性,對待方式也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他們都渴望被理解與關心,而不是第一時間被否定或責備。

三光國小位於拉拉山下,從第一眼望見這片風景時,我便深深被吸引。在這裡,暫別都市的喧囂與疲憊,整個人彷彿能夠完全沉浸於山林之中。雖然與他們相處時體力消耗不少,但內心卻充滿了被治癒的感覺。他們送給我的手繪作品,偷偷塞給我的零食,還有那些溫暖的擁抱與亮晶晶的眼神,無不流露著信任、期待與純粹的情感。

這次的經驗對我而言,意義非凡。不僅讓我察覺到自己仍有許多可以學習與進步的地方,也讓我更加理解都市與山區孩子之間的差異,並重新喚醒那份被遺忘的童心與生命力。我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夠再度回到這裡,延續這段珍貴的緣分。

文|賴晴匯
編|李若嘉
圖|李若嘉

這是我第一次踏入如此遠離都市的地方,在這裡,城市的喧囂與焦躁消失無蹤,時光彷彿停駐在山林之間,未被過度開發所打擾。眼前的景色如詩如畫,孩子們的笑容純真無邪。這次經歷不僅讓我學到了許多環境與防災相關的知識,也讓我重新看見內心深處那份久違的單純與知足。

營隊開始前一天,我們先到三光國小進行場地佈置。一踏入校園,眼前的景象便讓驚嘆不已,一片又一片的山巒交錯堆疊、山峰間卻又夾雜了雲煙綹綹。專屬於天空特有的湛藍放肆染遍了我的眼底,卻也完美的與山林的翠綠完美共存。校園小而純樸,但卻被繁華的整片綠意所環繞。

然而,真正帶給我震撼的,不只是這片美景,而是一段意想不到的對話。營隊第一天,在防災課程剛開始不久,老師提到了「樂高」,沒想到一名小女孩舉手問道:「什麼是樂高?」當下,我的心不禁一震,也使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的童年。雖然家境算不上非常富裕,但我從未缺少學習的資源,甚至還曾經因為「樂高太少」而感到不滿足。然而,對這些孩子來說,這可能是他們從未聽說過的全新概念。這個瞬間讓我意識到,過去那些被我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物,對他們來說,可能從未存在過。站在他們面前,我的內心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既感激,也羞愧。感激這些孩子雖然物質條件有限,卻依然保有清澈的眼神,對學習充滿熱情;同時也羞愧,自己曾經的不知足。

這次的環境教育課程,主要帶領孩子們認識身邊的自然資源,並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的家園。在活動期間,一位小女孩輕輕拉住我的手,稚氣地說:「老師,我不想讓地球生病,我要保護地球。」這句話雖然簡單,卻深深觸動了我的內心。這個世界或許存在許多問題,但希望依然存在,而這些孩子,就是希望的種子。這名二年級的小女孩,或許還不完全理解永續發展的複雜性,但她已經掌握了我們希望傳遞的核心價值——愛護地球。而她的這番話,也如同黑暗中的微光,不僅照亮了我心中對未來的疑慮,更讓我看到,在下一代逐漸成長、擁有話語權的那一天,這個世界仍然充滿可能。

與孩子們道別時,我的心中充滿感激。這次的營隊,不只是我來教導他們,更像是一場彼此學習的旅程。他們教會了我知足,教會了我欣賞眼前的一切,也讓我看到,這個世界仍然有許多善良與美好值得珍惜。在回程的車上,我默默立下了一個小目標: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機會,去各種地方帶來更多的教育資源,幫助更多的孩子看見更大的世界。同時,我也想提醒自己,無論身處何地,都要記得保有那份純粹的心,珍惜當下,知足惜福。

三光國小山巒間的午後陽光,不僅帶給孩子與老師們溫暖,也悄悄地照亮了我的內心。這段旅程或許已經結束,但這份感動與溫暖,將會一直延續在我的心裡。

文|藍璟善
編|李若嘉
圖|李若嘉

參加這次三光國小的營隊,對我而言是一場充滿意義且收穫滿滿的旅程。在短短的兩天半裡,我深刻體會到德蕾莎修女曾說過的一句話:「用不平凡的愛做平凡的事。」透過孩子們的視角,我獲得許多寶貴的觀點,也重新審視了自己對生活的態度與價值觀。三光國小雖然位於桃園復興區的山區,環境純樸但資源有限。作為隊輔的我,一開始難免有些擔憂,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們建立連結,也擔心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傳遞營隊的核心價值。然而,與孩子們的互動讓我深刻感受到,他們的純真與熱情遠超我的預期,他們對學習新知識的渴望以及對未來的好奇,讓我看見希望的種子正在萌芽。

營隊課程圍繞著消防安全、天災防範和環保意識三大主題。作為隊輔,我的角色是引導與陪伴孩子們投入這些活動。在消防課程中,透過互動教學,孩子們學習了火災應變知識,並透過講師引導思考如何在災害發生時冷靜應對。他們展現出的學習熱情讓人印象深刻。而最讓我感動的則是環保課程,在垃圾分類遊戲中,孩子們展現出對環境的深切關懷。有個孩子天真地問我:「如果我們一直保護環境,是不是以後就不會有壞事發生了?」這句話讓我深思,對於這些孩子來說,環保不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對未來的美好期許。這讓我在佩服他們勇氣的同時,也感受到環境污染的沉重負擔,這些由過去世代累積的問題,如今卻要由這群純真的孩子承擔與修補。

在短短兩天半的營隊中,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間。有個孩子在課程結束後悄悄問我:「哥哥,為什麼我們住的地方,別人會覺得很偏僻?」我回應他:「你們住的地方很美,也很特別,這是很多城市裡的小孩羨慕的要命的地方。」聽完後,他露出了害羞的笑容。這讓我意識到,偏鄉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自信與鼓勵。還有一次,一位女孩在畫三光國小的圖時,突然停下筆對我說:「我畫不好,怎麼辦?」我告訴她:「你畫的學校是你心中最美的模樣,沒有對或錯。」她聽後,重新提起畫筆,畫出了一幅充滿笑臉與綠意的畫作,並自豪地展示給大家看。這樣的互動讓我深刻體會,教育不只是單向的知識傳遞,而是相互啟發與鼓勵的過程。

孩子們的純真與無畏,也讓我重新檢視自己的價值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被快節奏與繁忙的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但孩子們教會了我如何擁抱當下。他們對於生活中的小事滿懷感恩,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喚醒了我對生活的熱情與希望。最難忘的是,當營隊接近尾聲時,孩子們親手製作的卡片,上面寫滿了真誠的話語,還有五顏六色的畫作,這些都是我此行最珍貴的收穫。

這次三光國小的營隊,不僅讓我有機會將自己的經驗運用在這樣意義非凡的活動中,也讓我更加了解偏鄉教育的挑戰與價值。我希望,這次的參與能夠為孩子們帶來更多可能性。正如這次營隊所教會我的:「用不平凡的愛做平凡的事。」每一次的陪伴與鼓勵,都是孩子們成長的養分,而他們的笑容與成長,也成為我最大的回饋與肯定。謝謝三光國小的孩子們,願你們可以在歡笑的灌溉之中度過最美好且無憂無慮的童年。

文|鍾為
編|李若嘉
圖|李若嘉

我曾參與並籌辦過同為USR計畫的魚菜共生食農教育營,在一系列的課程與活動中,深刻感受到小朋友們對新知識的好奇心,以及對我們陪伴的喜悅。因此,當得知這次的永續環境教育營時,我毫不猶豫地決定參加,希望能再次透過營隊與孩子們互動。

第一天,當我們與這組的小朋友們初次見面時,他們顯得有些羞澀,與助理姐姐們描述的熱情活潑形象稍有落差。在第一堂課中,當需要舉手與教官互動時,小朋友們也顯得比較害羞,不太敢主動發言。然而,過去的教育營經驗讓我對如何鼓勵孩子們、帶動團隊氣氛有了一些心得。在我們的耐心引導,以及教官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下,原本內向的小朋友逐漸變得更為積極,甚至在教官還未說完問題時,就已經迫不及待地舉手搶答。隨後,一場有趣的跑關遊戲更進一步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孩子們的熱情開始完全展現出來。隨著課程的推進,他們在課堂上的專注度越來越高,每當講師或碩士班學長姐提問時,幾乎所有人都踴躍舉手,整體氣氛變得熱烈而充滿活力。

這次營隊涵蓋了許多與環境息息相關的重要主題,包括火災逃生、環境污染、能源與環保教育等,這些都是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知識。課堂上,除了理論講解,講師與碩士班學長姐們還運用提問、遊戲和實驗等互動方式來提升學習效果。透過讓孩子們親自思考與動手實踐,他們不僅能更深刻地理解所學內容,也能留下更鮮明的記憶。在這個過程中,小朋友們的團隊合作精神也得到了良好的培養,而這樣的學習方式,對他們而言無疑是最自然且高效的。經過幾天的學習與互動,我相信不僅是孩子們受益,我們這些隊輔也對環境議題有了更深入的體悟。

總結來說,這次營隊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帶領這群充滿熱情的小朋友確實讓人感到有些疲憊,但每當看到他們全心投入、樂在其中的模樣,所有的疲憊都瞬間煙消雲散。能夠參與這次營隊,並在教育領域盡一份心力,我感到十分幸運。

文|王譯鴻
編|李若嘉
圖|李若嘉

這次中央大學 USR 計畫的三天課程,我們來到桃園復興區的三光國小擔任隊輔。相較以往的經驗,這次不僅來到了更高的海拔,也更深入山林,讓我有了更深刻的感觸,並充滿了驚喜與感動。在這三天的課程中,我們與孩子們一同探索了多樣的主題,從垃圾分類的基本概念,到火災與地震時的逃生技巧,這些實用的知識為他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更多安全意識。看著孩子們認真學習、踴躍提問的模樣,讓人深刻感受到他們對新知識的渴望與對未來的期待,也希望他們能帶著這份初心,探索更廣闊的世界。

三光國小雖然校園不大,學生人數也不多,但每個人之間都像家人般緊密連結。課堂鐘聲一響,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跑來邀請我們一起玩耍。他們的笑容純真無邪,總能不經意間觸動人心。無論是和他們追逐遊戲,還是靜靜地看著他們投入其中,每一刻都讓人感受到最純粹的快樂。與都市中較為拘謹的孩子相比,這裡的孩子們顯得更加踴躍。無論是在課堂上的表現,還是課外的互動,他們總是勇於表達自我,散發著一種純真而無拘的活力,也展現出泰雅族文化的獨特魅力。他們的自信與熱情,如同山間清新的微風,為來自都市的我們帶來了一股自然而純粹的能量。

這次課程還涵蓋了綠能與氣象相關的知識,孩子們透過製作天氣瓶,觀察瓶內變化,進而理解氣象的奧秘。對我而言,這次營隊也是一場意外的收穫,我第一次接觸到氫能這項新興的綠能技術。它不僅低碳環保,更蘊藏著改變能源結構的潛力,讓人對未來的永續發展充滿憧憬。這三天,我們不僅陪伴孩子們學習與成長,也與他們一起打開了一扇綠色的窗,認識更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

對於我們這些在都市忙碌奔波的隊輔來說,這短短幾天不僅是一場寶貴的體驗,更是一場與大自然的對話。我們住在靜謐的下巴陵,這個小村落靜靜地座落於山林之中,遠離了都市的喧囂,讓我們能夠放慢腳步,與孕育我們的大地重新連結。第一天場地布置結束後,我們走訪了充滿歷史氣息的巴陵古道,蜿蜒的山徑、翠綠的林間微風,彷彿在提醒我們,要學會傾聽生命的純粹與簡單。在這段旅程中,我們還遇見了一隻親切的小黑狗——阿美,它的陪伴與引路,為這次旅程增添了一份溫馨與趣味。在這樣的環境裡,我們不僅釋放了壓力,也找回了一份久違的內心寧靜。

有趣的是,這四天的夜晚,我們每天結束活動後,第一件事便是奔向村裡的小雜貨店,為當晚的零食聚會做準備。雖然這裡沒有都市裡的連鎖商店,但那家被綠意包圍的小雜貨鋪,卻成了我們心中的樂園。每日的簡單採買,成了我們這趟旅程中最單純又快樂的小確幸。這樣的體驗讓我們深刻體會,幸福並不來自繁華,而是來自日常的點滴與真心的感受。

文|孫翊馨
編|李若嘉
圖|李若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