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的路途

坐著部落年輕工作者的車,我們緩緩駛入蜿蜒的山路。這條路險峻陡峭,彎道頻繁,讓人難以掌握方向。由於路況險惡,幾乎沒有廠商願意到山上運送竹子,但友順的每位成員都具備豐富的駕駛經驗,總能安全地把我們送上山。

我們從分料場出發,經過十多分鐘的車程,抵達了友順所管理的竹林。第一眼映入眼簾的是以竹子製成的竹圍籬,而竹圍籬與圍籬之間的小路,則是友順的成員們一點一滴砍竹開闢出來的。進入竹林整理或開拓道路時,通常三人一組,負責砍竹的人需要仔細選擇方向,確保不亂砍,否則不僅浪費力氣,也會導致路線混亂,使竹子難以運送下山。

竹林的現況與挑戰

初入這片竹林時,竹子的排列混亂不堪,有些竹子因猴子玩耍而枯死,卻因相鄰竹子擠得太緊無法倒下,只能斜倚在生長中的竹子上,擋住了地下莖的生長空間,阻礙新竹的發育。這些倒下的竹子無法接觸到地面的水氣,無法自然腐化回歸成為養分,讓竹林生態循環失衡。即便有新竹筍冒出,卻因環境壓迫而難以均衡生長。

如果倒下的竹子沒有被妥善地處理和堆放,它們會壓住地面上生長的幼竹,導致新生竹無法獲得足夠的空間生長,讓整個竹林顯得混亂無序,對當前和未來的環境都會造成影響。

在竹林開闢到一定階段後,友順的成員也會進行疏伐作業。竹子伐採的標準依竹子的年齡而定,通常七至八年生的竹子最適合伐採。判斷竹子年齡的方式主要依顏色,越綠的竹子越年輕,接近竹掃把顏色的竹子則已過老,不具商業利用價值。儘管這些黃竹對市場沒有吸引力,但它們仍然是極佳的燃料,尤其是傳統燒柴煮水的住戶,有時會特意揀拾回家使用。

竹林管理的挑戰與願景

伐下的竹子需要平均放置於地面,避免影響新竹的生長。友順的成員希望能找到一台適合竹林環境的破碎機,將砍下的竹子打碎後回填到土壤中作為養分,不僅能節省空間,還能方便運送。然而,符合需求的機型價格高達三百多萬,超出他們的負擔能力,而小型機具效率又過低。這使得工作流程的優化之路仍然遙遠。

「歹竹出好筍」與全伐的考量

「歹竹出好筍」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全伐的好處。理論上,當竹林變得雜亂或竹子的質量不佳時,採取全伐或類似燒墾的方式,能讓竹林獲得一次重生的機會。全伐不僅簡化了工作流程,也讓土地得以充分呼吸,竹林能迅速吸收養分,讓整片竹筍旺盛生長。經過全伐後的竹林通常會長得更快、更高、更粗壯,竹子的健康狀態也會顯著提升,不必擔心颱風或其他天災的影響。

然而,由於復興區位於石門水庫上游,水土保持成為政府高度關注的議題。現行法規僅允許竹林進行疏伐,全伐幾乎不可能實施,儘管全伐對竹林的長遠發展有其優勢,但受限於環保政策,這項措施難以實行。

講者|林志仁負責人(友順竹業有限公司)
文|張子儀
編|李若嘉
圖|李若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