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外風和日麗的這天,我們與桃園市復興區義盛國小有個「約會」,計畫團隊的三位大哥哥為了這個「約會」,戰戰兢兢地準備三個多月,為孩子們量身定做了一堂屬於他們的防災課程。抵達目的地後,一群人把精心準備的教具搬下,隨著國小主任,浩浩蕩蕩往教室走去,整隊人馬吸引了孩子們好奇的目光,就像看到新來的轉學生一般興奮新鮮。殊不知幾個大哥哥們早為即將到來的課程緊張得冷汗直流。

鐘聲響起,孩子們魚貫走進教室乖乖坐下,目不轉睛盯著台前的人們。空間中,前頭是緊張到手腳慌亂的大哥哥們,後方是張著好奇大眼可愛的孩子們,主任居中牽線,溫柔地向孩子介紹這群人來自何方,為何而來,隨即將舞台交予三位大哥哥自由發揮。

「我們為甚麼需要地圖?是誰需要看地圖?如何看懂一份地圖?」從貼近生活的問題開始,引導孩子們了解地圖存在的重要性。對地圖有初步認識之後,接著要問:地圖上呈現的地勢代表甚麼意義?會不會帶來什麼危險?大哥哥們分享了幾個颱風豪雨帶來嚴重災害的故事,其中2008年的辛樂克颱風,使義盛里許多邊坡及路段沖毀、崩塌,是孩子們未曾親自經驗,但親人或有記憶的家鄉憾事。

生活在這片美麗的大地,愛護環境與自然共存是我們的期望,但人類日漸累積的生活足跡,無可避免影響到自然生態,迫使自然環境反撲。而我們該如何保護環境與預防災害發生呢?「不要亂砍樹!」、「要愛護環境!」孩子們童言童語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沒錯!這是我們從小具備的環境保護意識,除此之外,位處山區的復興區更需培養「自主防災」的能力,孩子們一頭霧水地看著我們。「就是我們要如何自己救自己呢?」大哥哥緩緩說道,在災害來臨前預先做好防護措施,事先調查可能發生災害的危險區域,主動與部落居民排定救災順序與工作分配,都能培養在地居民自助與互助能力。

說到這,恍然大悟的孩子們熱烈地討論著還可以怎麼做,而在付諸行動之前,徹底瞭解自身居住環境的地勢是最重要的根本。因此大哥哥們搬出事先製作好的在地數值高程模型,讓孩子們動手美化裝飾,大家爭先恐後地為模型種草種樹,蓋上自己的房子。過程中幾個原先害羞安靜的孩子,經過這段時間的互動與鼓勵,開始試著說出自己的想法,藉由動手做的過程,孩子們慢慢了解自身住家的環境地勢,同時探討自主防災的重要性,渾然不覺歡樂時光的悄然流逝。

「你們知道這個模型是怎麼來的嗎?」主任將孩子們帶往一旁席地而坐,開始說起這堂課程與模型的來龍去脈。計畫團隊的大哥哥們從議題發想到模型製作,除了利用課餘時間透過通訊軟體與主任討論,還得熬夜製作、切割、組裝模型,最終再風塵僕僕地將模型載往山上,背後付出的心血與汗水不可言喻。看著孩子們靜靜地聽著,身在現場的我們也有深刻感動,此時無聲勝有聲。也許我們才正踏上認識復興這片土地的旅程,卻從孩子身上接收到滿滿的回饋與珍惜,這份感動至今仍提醒著我們,用心做的重要性,儘管每次前進都只是小小的一步,仍要專心踏穩每一步,因為不能辜負的,是這份溫暖與信任。

文|古家媛
編|吳忻怡、李若嘉
圖|古家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