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竹林概況

根據第四次森林資源調查,台灣竹林面積約18萬公頃,竹子的蘊藏量約15.8億支。竹子的品種依地區分布而異:北部主要為桂竹,中部以孟宗竹為主,南部則多為刺竹。統計數據顯示,台灣竹材產量與原竹民保留地竹材產量有很高的相關性。然而,自禁伐補償條例實施以來,竹子的產量大幅下降,現今每年僅剩約30萬支。

竹子的優缺點

竹子具有顯著的固碳效益,例如桂竹每公頃每年可吸收約22.32噸二氧化碳。此外,竹子的生長周期短,相較於樹木,竹子能更快地生長和被利用。然而,竹子的規格和尺寸不易統一,這使得竹材在市場上難以標準化。竹子也容易受病蟲害影響,需要更多的管理和定期疏伐以維持健康和生長,這些因素增加了生產和管理的複雜度。

竹材的生產區分類與收穫過程

竹林地根據交通和集材可行性可分為三類:潛在生產區(交通便利、大規模生產)、備用生產區(交通條件尚可、需求增加時擴大生產)、更新造林區(需要重新種植和管理)。竹材的收穫過程中,砍伐是最繁重的工作,引入機械化設備如塔式集材機能提高效率,但在禁伐補償條例限制和人力短缺的情況下,實際可生產的竹材數量仍遠低於需求。砍伐後,竹材會集中至指定地點進行初步處理,再送往加工場進行後續處理。

政府支持與產業發展建議

政府應致力於培養林業專業人員,包括林木收穫技術人員、育苗和造林技術士、機具操作人員等,以支持伐竹產業的持續運行。此外,建議設立竹材備料廠,建立產業平台和示範場域,並設立竹材創新技術服務中心來提升產業效益。在市場端,應培養竹設計人才,推動竹工藝技術的傳承與創新,通過公共工程提升竹建築和竹產業的知名度。

講者|卓志隆教授(國立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
文|蔡念蓁
編|李若嘉
圖|張子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