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期的炎炎夏日裡,有幸來到新竹五峰鄉,參與比黛老師的泰雅文化教學活動,在短短的兩日內學習到了很多知識,包括採集苧麻、刮麻、使用地織機織布、染布等技術,除了學習老師精湛的技術以外,也了解了許多泰雅傳統文化和近況。
這兩日在森伊努露營園區,一共享用了四餐,餐餐都相當具有當地飲食的特色,雖然簡單卻不失美味。在住宿方面,因山上資源有限,但仍有床、棉被等寢具已是滿足,特別是廁所維持的很是乾淨,盥洗品質蠻好的。
此次與羅浮高中合辦的泰雅文化體驗營隊,是由我和組員一起負責規劃的,雖然此行在住宿的準備上有些許疏失,像是提醒學員攜帶盥洗用品及房間的安排都還可以更仔細,若是未來辦理活動能將這次的疏失加以改進,我相信此次的學習之旅會更加完美。
總而言之,來到這裡的確學到了很多事情,非常感謝有這次的機會以及比黛老師的支持,讓泰雅文化的精神永續不凋。
文|徐麗淳
編|李若嘉
圖|李若嘉
這次的活動是我首次擔任主辦方,學到很多舉辦活動應該注意的細節,希望之後會更加細心,改進這次的失誤。同時這也是我加入泰雅織布團隊,第一次跟著羅浮高中的師生們,一起上山學習,泰雅族的同學們,各個都是充滿著熱情與期待,讓我也被他們感動。活動地點主要在新竹五峰清泉部落,由於活動聯絡多是運用電話及訊息溝通,導致有許多資訊落差,要學著站在對方立場思考,是我這次感觸很深的事情。
從砍麻、刮麻到染布,無一處不是先人的智慧,親自體驗後才發現真的不簡單,需要付出許多耐心與時間。地織機也是泰雅族先人的智慧之一,通過穿梭梭子,一塊布漸漸成型,此外,薯榔也是很好的染布材料,將薯榔熬出精華,布料浸泡在其中染色,無論是用於裝飾或是穿著,都能感受到濃濃的泰雅風味。
這些植物,都不是平地能成功種植的,所以在找尋資源時,我們花費了很多時間,才成功聯絡上比黛老師,讓我深深感受到規劃課程,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看著泰雅族的後代,為了傳承文化努力學習,儘管我只是協助的一員,同樣也很有成就感。很感謝加入織布的大家庭,讓我看見平地看不到的風景,品嚐當地泰雅文化的熱情。
文|劉書妤
編|李若嘉
圖|李若嘉
這次的營隊,我們中大學生與羅浮高中織布社的秀玲老師,帶領著羅高的學生們來到了新竹縣五峰鄉,向比黛老師請教泰雅族織布相關的傳統技藝。在之前的織布社社課中,社員們使用改良簡化後的織帶機習得織布基礎,再藉由這次機會學習苧麻線材的製作,以及難度更高更傳統的地織與植物染,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也藉由聊天教導同學們許多泰雅族語的詞彙、意涵。
在這次的活動中,有些同學對地織情有獨鍾,有些則喜歡利用植物薯榔染布的過程,但同樣的是,社員們眼神中對知識的渴望及對自身文化的熱情與驕傲。藉由這次活動,我們期盼社員們能將這些技術帶回羅浮高中,除了能讓社員們掌握更進階的技術,也能在秀玲老師的協助下,與附近的國小合作開設苧麻教育的基礎課程,邀請有興趣的小學生們在羅浮高中體驗織布文化,將泰雅族的文化傳承下去。
文|游美琪
編|李若嘉
圖|李若嘉